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主页 > 银屑病文献

65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3   责任编辑:潍坊东方银屑病研究院

  DOI: 10. 13288 /j . 11 -2166 /r . 2008. 10. 012

  65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研究

  张广中1 王 萍2 王莒生2 姜春燕2 邓丙戌2 李 萍3 赵一鸣4 刘瓦利5 瞿 幸6 陈维文2 曾 琳4 周冬梅2 孙丽蕴2 李若瑜1

  ( 1.北京大学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 8号 , 100034;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 ; 3.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4.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单位; 5.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性病科; 6.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性病科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规律。 方法 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多中 心、大样本的研究设计 ,用 EPI IN FO6. 0建立数据库 ,对 2 651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构成情况及与病期、民族、银屑病病史、家族 史、吸烟史、饮酒史、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主要证候为血热证 ( 53. 8% )、血燥证 ( 27. 4% )和 血瘀证 ( 18. 1% ) ,其他证候较少见 ( 0. 6% );兼挟证候主要有挟湿、热、瘀、毒。 主要证候在银屑病各病期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证候分布与民族和银屑病家族史无关联 ( P> 0. 05) ,与银屑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病情严重程度有极密切的关联 ( P< 0. 01)。 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疾病初期一般为血热证 ,以后病情或者可以转 ,或转化为血燥证或血瘀证。血热证是病机转化的关键 , 吸烟、饮酒、疾病严重程度等可能在证候转化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Rules of TCM Syndromes of 2651 Psoriasis Vulgaris Cases

  ZHANG Guang - zhong 1 , WAN G Ping 2 , W ANG Ju - sheng 2 , et al .

  ( 1. First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34; 2. 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3. Beiji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rules of TCM syndromes of psoriasis vulgaris . Methods   The study with the status survey , multi - center and large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 The data base was set up by EPIINFO 6. 0 and SPSSwas used to d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2651 cases of psoriasis vulgaris for studying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syndromes in different stages , nationality , psoriasis history , family history , smoking history , alcohol drinking history ,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 Results   The main TCM syndromes of psoriasis vulgaris were blood - heat ( 53. 8% ), blood -dryness ( 27. 4% ) and blood - stasis ( 18. 1% ). Others occupied 0. 6% . The accompanied syndromes were dampness , heat , stasis and toxin .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syndromesin all the stag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 01). The syndrome distribu-tion was not related with nationality and family history (P> 0. 05) , but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soriasis history, smoking history,alcohol drinking history,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P < 0. 01). Conclus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psoriasis vulgaris, it is the blood-heat syndrome, and later it may transform into blood-dryness or blood-stasis. Blood-heat is the key link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hological change and the alcohol drinking, smoking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may play a role in it.

  Key Words Psoriasis vulgaris; TCM syndromes; Clinical epidemiology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由于病程长 ,皮损广泛 ,大量脱屑 ,常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中医辨证的正确与否是中医药治疗能否取效的关键 ,以往的研究多是医家个人经验的总结 ,辨证分型多种多样 ,本研究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多单位、大样本研究设计 ,对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1 资料

  1. 1 病例来源

  病例来自 2006年 1月~ 2008年 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及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1. 2 诊断标准

  寻常型银屑病诊断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恢复可以转标准》 [1 ]。 中医证候诊断依据《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2 ] ,并参照赵炳南、朱仁康、金起风等北京地区中医、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银屑病的证治分型经验[3~ 7]制订 ,分为基本证候和兼挟证候 基本证候: ( 1)。血热证: 皮疹发生及发展比较迅速 ,皮损处潮红 ,皮疹多呈点滴状 ,新生皮疹不断出现 ,鳞屑较多 ,鳞屑常不能覆盖红斑 ,表层易剥离 ,底层附着较紧 ,剥离后有筛状出血点。瘙痒症状较明显 ,常伴有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心烦易怒、小便短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或绛 ,舌苔薄白或微黄 ,脉弦滑或数。 ( 2)血燥证: 病程较长 ,新疹很少出现 ,皮损淡红 ,呈钱币状或大片融合 ,多浸润增厚 ,鳞屑较少 ,舌质淡 ,舌苔薄白或少苔 ,脉沉细或弦细。( 3)血瘀证: 皮损颜色暗红 ,浸润肥厚 ,经久不退 ,屑较厚 ,有的呈蛎壳状 ,舌质暗或见瘀斑 ,脉涩或细。兼挟证候: ( 1)挟毒: 皮损有脓疱和或合并咽炎、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者。( 2)挟湿: 皮损黏腻或有渗出 ,舌苔白腻或黄腻者。( 3)挟瘀: 皮损粗糙、肥厚 ,浸润明显 ,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者。 ( 4)挟热: 皮损偏红 ,舌质较红者。 ( 5)挟风: 发热、恶风或并见咽痒、咳嗽、鼻塞、流涕 ,脉浮 ,皮损发展快 ,常泛发全身 ,瘙痒明显。 ( 6)挟燥: 皮损干燥 ,瘙痒明显者。

  1. 3 分期标准

  寻常型银屑病病程分为 3期[ 8] 。进行期: 新皮疹不断出现 ,旧皮疹不断扩大 ,鳞屑厚积 ,炎症明显 ,周围有炎性红晕 ,痒感明显。静止期: 病情保持静止阶段 ,基本无新疹出现 ,旧疹也不见消退。 退行期: 炎症浸润逐渐消退 ,鳞屑减少 ,皮疹缩小变平 ,周围出现浅色晕 ,可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1. 4 纳入标准

  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 ,依从性可以 ,同意接受调查者。

  2 方法

  2. 1 调查表的设计

  课题组围绕银屑病的相关问题 ,遵循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设计了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规范研究病例报告表 ,涉及患者一般状况、生活习

  惯、发病情况、诱发因素、中医四诊和皮肤病专科情况等内容。经预试验 ,由临床、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等多方面专家共同对预试验调查表进行修改及评价 ,结尾确定正式调查表。

  2. 2 调查方法

  参加流行病学调查的医师需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临床工作 3年以上;对所有参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医师进行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调查表中所有内容的界定、中医传统四诊、对皮损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银屑病的辨证分型标准和调查表的正确填写等。被调查者要求合作良可以 ,回答切题 ,记忆可靠。 病情严程度通过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 ( PASI)进行评估。 根据 PASI值把病情严重程度分为 3种: 轻度( PASI≤ 3) , 中度 ( PASI为 3~ 15) ,重度 ( PASI>15)[9] 。

  2. 3 统计学方法

  利用 EPIINFO6. 0建立数据库录入界面 ,将全部调查资料以二次录入的方法输入数据库 ,采用盲法形式审查 ,对错漏项目尽量及时修改和补充 ,以确保数据库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调查过程中有些病例资料不完整 ,故对已有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将锁定的数据库转化为 SPSS数据库 ,用 SPSS12. 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 ,卡方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假设检验。

  3 结果

  3. 1 一般情况

  3家医院完成寻常型银屑病调查表 2651例 ,其中男 1544例 ( 58. 2% ) ,女 1107例 ( 41. 8% )。 年龄 4~ 91岁 ,平均 ( 37. 43± 15. 15)岁。汉族 2532例 ( 95. 5% ) ,少数民族 119例 ( 4. 5% )。 病程 1周~ 65年 ,平均 ( 10. 60± 10. 42)年。北京地区长住 1827例 ( 68. 9% )。有银屑病家 族 史 708 例 ( 26. 7% ) , 首 次 发 病 者 667 例( 25. 2% )。

  3. 2 中医证候构成

  在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候中 ,血热证 1427例( 53. 8% ) ,血 燥证 727例 ( 27. 4% ) ,血 瘀证 480 例( 18. 1% ) ,其他证候 17例 ( 0. 6% )。另外 ,有 1448患者( 55. 2% )在基本证候的基础上伴有兼挟证 ,其中挟湿618例 ( 42. 7% ) ,其他依次为挟热 34例 ( 23. 5% )、挟瘀227例 ( 15. 7% )、挟毒 146例 ( 10. 1% )、挟风 78例( 3. 0% )、挟燥 38例 ( 1. 4% )。

  3. 3 主要证候的分布情况

  3. 3. 1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基本证候与疾病分期的关系表 1示 , 3个主要证候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在不同病期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01)。 血热证以进行期为主 ,血燥证和血瘀证以静止期为主。表 1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基本证候与疾病分期的关系 [(例 (% ) ]

  证型 例数 进行期 静止期 退行期

  血热证 1368 842( 60. 8) 490( 35. 4) 54( 3. 9)

  血燥证 710 94( 13. 2) 391( 55. 1) 225( 31. 7)

  血瘀证 470 44( 9. 4) 378( 80. 4) 48( 10. 2)

  3. 3. 2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基本证候在民族、遗传史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表 2示 , 3个证候的分布与民族、银屑病家族史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在 发病和复发者之间、有吸烟史和无吸烟史者之间、有饮酒史和无饮酒史者之间的分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1)。

  3. 3. 3 寻常型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与中医基本证候的关系 表 3示 , 3个主要证候的分布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且主要为中度.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中医基本证候的关系 [例 (% ) ]

  疾病严重程度 例数 血热证 血燥证 血瘀证

  轻度 375 179( 47. 7) 153( 40. 8) 43( 11. 5)

  中度 1611 896( 55. 6) 433( 26. 9) 282( 17. 5)

  重度 362 224( 61. 9) 58( 16. 0) 80( 22. 1)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寻常型银屑病以血热证较常见 ,其次为血燥证和血瘀证。证候分布与病期密切关联 ,血热证主要见于进行期 ,血燥证主要见于静止期和退行期 ,血瘀证主要见于静止期。说明银屑病中医证候具有明显的时相性 ,即初发或复发患者初期表现为血热证 ,随着时间的延长或者皮损消退 ,或者演变为血燥证或血瘀证。 以上结论与以往的报告一致[10, 11] 。

  银屑病发病原因复杂 ,病情变化多端 ,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基本证候并不能反映全部病机。经调查 ,55. 2% 的患者伴有兼挟证 , 42. 7%为挟湿 ,其他依次为挟热、瘀、毒、风、燥。 因此 ,治疗时对兼挟证要仔细辨明 ,这样才能在选方用药时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治疗效果。基本证候的分布与民族和银屑病家族史无关 ,说

  明银屑病基本证候的分布与遗传因素无直接联系。 基本证候与是否 发病、吸烟史、饮酒史密切关联 , 发病者以血热证为主 ,而复发者血燥证和血瘀证的比例明显上升 ;吸烟者和饮酒者血瘀证比例较高 ,不吸烟和不饮酒者血燥证比例较高。 因此吸烟和饮酒可能为影响银屑病发病及其证候特点的原因之一。 PASI值与银屑病证候分布也密切关联 ,随着 PASI值的升高 ,即病情程度的加重 ,血热证和血瘀证比例升高 ,而血燥证比例下降。

  根据以上结果 ,推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为: 疾病进行期一般表现为血热证 ,以后有两个转归: 一是大部分患者在适当调护和正确治疗下进入退行期 ,不再转变为其他证候;若因种种原因皮损消退缓慢或转为静止期 ,则血热证转化为血燥证。二是小部分患者因体质因素、情志因素、失治误治或吸烟、饮酒等原因由进行期转为静止期 ,则血热证转变为血瘀证或血燥证。 血热证属易治性证候 ,大部分预后良可以;血燥证和血瘀证属难治证候 ,皮损消退缓慢 ,尤其是血瘀证 ,往往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恢复可以转标准. 2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2: 294.

  [2]姚乃礼.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55~ 61.

  [3]北京中医医院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211~ 229.

  [4]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9: 153~ 158.

  [5]金起凤 ,周德英 .中医皮肤病学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礼 , 2001: 228~ 233.

  [6]姜春燕 ,邓丙戌 ,陈凯 ,等. 从血论治话白 . 中医杂志 ,2005, 46(增刊 ): 157~ 158.

  [7]王莒生 ,张苍 ,姜春燕 ,等 . 20世纪北京中医名家银屑病辨证思路演变文献初探.北京中医 , 2006, 25( 10): 590~ 591.

  [ 8]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3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763~ 764.

  [9]Mallbris L, Larsson P, Bergqvist S, et a1. Psoriasis pheno-type at disease onset: 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400 adultcases . J Invest Dermatol , 2005, 124(3): 499~ 504.

  [10]邓丙戌 ,姜春燕 ,王 萍 ,等.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 .中医杂志 , 2006, 47(10): 770~ 772.

  [11]姜春燕 ,王莒生 ,邓丙戌 ,等 . 银屑病中医证候的时相性研究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2006, 27(6): 719~ 721.

【具体治疗方案可咨询潍坊东方银屑病研究院,谨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如果您无法确定自身病情,可关注我院微信191 5757 2294,在线提供皮肤病照片,我们会为您识别并提供相关治疗建议。】

热门文章

免费咨询通道

患者姓名年龄
接收电话
备注  
*为保障您满意的服务,请务必输入真实有效信息。
提  交
备案号:鲁ICP备120224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