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主页 > 治疗前沿

从生物制剂的开发与治疗潜力谈治疗银屑病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5-07-28   责任编辑:潍坊东方银屑病研究院

  生物制剂是利用生命系统(如动物或者植物细胞)生产的有机分子形成的生物聚合物。它们的出现源于人类对疾病基础生物学的理解,以及靶向针对细胞过程中特定元素的蛋白质进行工程化处理的发展。197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Kohler和Milstein 报告了这一技术。他们的发现使人们可以将产生抗体的脾细胞与永生的骨髓瘤细胞系进行融合,从而可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从生物制剂的开发与治疗潜力谈治疗银屑病的未来

  目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是根据这种抗体技术实现的,这些蛋白质能够与特定受体或者细胞因子结合。生物制剂在设计和结构上具有很高的变异性,这些特征决定了不同药物在功能和治疗效果上的差异。举例来说,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嵌合型鼠/人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2013年8月在中国已经上市,获准用于银屑病的治疗);依那西普是一种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而阿达木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均是多数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它们的功能以及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不仅依赖于氨基酸数量和序列,还依赖于其生产者所赋予的翻译后修饰(例如:折叠和糖基化)。每种生物制剂都是无可比拟的,这表现在其结合特异性、亲和力和耐受性方面的差异,这些特征将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

  大部分生物学候选药物是通过选择性的作用机制而发挥治疗作用的,这种作用机制来源于人们对疾病发生过程中相关的细胞因子或者细胞靶点的深入了解。因此,生物制剂有望突破传统药物在危险小性上的局限,同时解决银屑病慢性化管理,从而为患者带来持续性的缓解作用。

  过去10年间,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探索,生物制剂也相应被引入银屑病的治疗中。通过单克隆抗体选择性地(即靶向)作用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2和IL-23)或细胞表面受体(如白细胞功能抗原[LFA]-1和LFA-3),证实了免疫系统失调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临床设想。事实上,基于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制剂已为皮肤病学家提供了多种临床工具,据此他们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银屑病症状以及全身性炎症和相关合并症。

  然而,仍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神奇药物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为全球范围内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情况仍然很不乐观。2003年至2011年,美国国家银屑病基金会进行的一系列调查,结果显示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中高达30%的人未接受任何治疗,20%以上的人仅接受外用药物单一治疗。此外,有50%以上的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在巴西,实际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指南给出的介绍方案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异,这给优化患者护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出现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包括:对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案不清楚;对治疗的应用或者监测理解不够;对不良反应的顾虑;治疗效果不佳;不能覆盖或者患者无力支付介绍的生物制剂所需的费用。

  这些发现引出了一个问题,即2003年开始大力宣传的疾病管理新时代是否已经真正实现。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物制剂开发的依据,根据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数据集探讨目前可用的药物,并从患者管理的角度来评价这些药物对皮肤病学医疗实践的影响。

  参考文献:

  Ten Years On The Impact of Biologics on the Practice of Dermatology. Dermatol Clin. 2015;33(1):111-125.

【具体治疗方案可咨询潍坊东方银屑病研究院,谨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如果您无法确定自身病情,可关注我院微信wfyxb120,在线提供皮肤病照片,我们会为您识别并提供相关治疗建议。】

热门文章

免费咨询通道

患者姓名年龄
接收电话
备注  
*为保障您满意的服务,请务必输入真实有效信息。
提  交
备案号:鲁ICP备12022411号-1